搜索

SIAL国际食品展线上峰会全球智慧链下的共谋与共赢 全球食品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头像
2022-07-18 11:56 / ©版权
关注

SIAL中国系列国际食品展——深圳&上海将分别于2022年10月31日-11月2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和2022年12月7-9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浦东)举办。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是“SIAL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SIAL国际食品展(上海)主办的国际性峰会,于SIAL老时间2022年5月18-20日线上举办。本届峰会为期三天(5月18-20日),以“全球智慧链下的共谋与共赢”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经济专家、相关协会会长、权威质检机构代表、投资机构、企业创始人、食品领域科研权威人士、初创企业以及营销界大咖等嘉宾代表,围绕食品饮料全产业链现状、趋势及最新产品与技术成果,展开深入探讨;共吸引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印尼、泰国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人士实时观看,官网及视频号直播观看人数最高峰达57,050人同时在线,在线互动达106,731余次。

 

 

科技赋能,重构生鲜赛道生态

北京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欣宇

 

盒马鲜生作为新零售的扛旗者,一直以来在万亿生鲜赛道上奋力领跑。在近期举办的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北京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欣宇做了 “生鲜赛道探索:多业态融合下的新零售” 主题演讲,分享盒马鲜生通过大数据、信息化和移动互联三大核心技术赋能,重构人、货、场,不断进行新零售业态的探索经验。

 

消费趋势和消费圈层发生变化

 

     经过几年的发展,盒马在全国24个城市开设了300余家盒马鲜生门店,旗下已经有盒马鲜生、盒马X会员店、盒马邻里等多种业态。张欣宇说,面对新消费时代,盒马从消费趋势和消费圈层两个层面看到了变化。从消费趋势上,随着数字基建的建设,5G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硬件、智能硬件的发展,很多消费转移到线上,线下消费处于比较长期的平稳发展状态。在线上,社区团购和直播带货等模式层出不穷。另外,很多领域和行业都在探索线上快速发展和演进。在生鲜赛道,很多蔬菜、水果、水产商户发展线上配送。在餐饮赛道,预制菜开始走向流通领域,面向消费者销售。

 从消费圈层上来看,盒马发现,由于家庭的小型化以及单身人士对外卖、快递的依赖,越来越多的消费趋于个性化,需要结合社交属性和娱乐属性共同发展。因此,盒马在前年探索X会员店的会员定制模式,很受消费者欢迎。另外,针对社区居民开发了盒马邻里项目,为门店周围的居民提供“今日订货、明日配送”的服务。

 

科技力量重构人、货、场

 

 盒马通过对消费趋势的研究发现,相比消费1.0和2.0,消费3.0线上和线下进行了更有机融合,增加了消费者的可视感。比如直播带货,消费者可以看到直播者手中商品的实际情况。但是,这种感受还是没有触碰感和体验感。所以盒马从3.0之后要再升级数字化新消费,对于场景进行一站式、一体化的打造。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线下的卖场,去做商品的销售或者商品的传播,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例如线下门店不仅为半径3公里的顾客提供足不出户在家享受30分钟新鲜送达的业务,还增加理发、洗衣包括家政等生活便利性服务。

 张欣宇说,从新零售的角度,盒马用科技的力量重构了人、货、场的定义。比如,对于消费者人的层面,盒马用可视化、可触达、可分享的技术帮助消费者找到更满意、更喜欢的商品。打通了人货匹配率,让商品更快速地触达消费者,更精准地定位消费者。对于场的数字化布局,在线下部分主要运用AI的人工智能科技,包括IOT技术、区块链技术,让消费者拥有全新的卖场购物体验。应用AI技术,不仅天眼系统可以更好地观察商品的状态,在疫情期间,盒马也用其进行现场人员管理。30分钟极致配送依托于整个卖场的悬挂链,盒马的生意对象不仅是线下看到的消费者,还有一半以上订单商品通过悬挂链IOT技术送到消费者家中。

张欣宇认为,对于全国48万亿的零售消费市场,单一的平台或者单一的模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所以盒马在打造消费矩阵。通过线下和线上不同的模型、不同的场景,去为不同圈层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在打造线下多场景化卖场的同时,盒马不断增加线上服务,比如盒马入驻天猫超市,产地商品直接入驻盒马。张欣宇说,疫情对盒马的创新能力也是一次压力测试,盒马推出针对不同场景不同消费的模式。在上海开盒马流动超市,主要以X会员店为依托,附近10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都可以订购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享受半日达服务。在北京的封、管控区,也上线了预约配送服务,消费者早上预约,半天时间就可以把新鲜的商品送到管控小区门口。

 

                  探索发现新消费场景、消费新品

 

 盒马在场景创新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商品力。对于新鲜品质的追求,一直是盒马秉持的对消费者的承诺。从创立之初的新鲜蔬菜只卖一天的日日鲜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在盒马生鲜不只是在蔬菜领域,包括肉、蛋、奶和米、面、粮油等很多也有日日鲜的产品。  

联合定制品牌也是盒马对消费领域的探索,和老字号共同打造的“海派新国潮、新零售拥抱老字号”联合创新品牌深受消费者欢迎。北京的护国寺小吃老北京豆汁不适合长期储存和搬运,盒马与其联合开发了一款易拉罐听装豆汁,快速解决了味道外溢、不适合长时间储存的问题。现在这款豆汁可以做到保质期15天。

盒马发现,当前消费市场食品已经出圈到化妆品美妆领域,很多口红叫豆沙色、梅子色,都是以食品为依托。对此,盒马强调把食品做得更加网红、更加新潮,盒马和喜茶联合定制了奶茶口味的青团,非常受年轻消费者欢迎。去年迪士尼上映电影《夏日有晴天》,盒马将电影里的意面配方复刻成小朋友喜欢的美食,在盒马上架走上消费者的餐桌。

另外,盒马也让很多小众,易损不适合长途运输的商品,通过盒马的供应链快速触达消费者。通过盒马快速的供应链,短保15天、无添加日本蛋糕以最快的速度上到中国盒马的货架。甘肃有一款营养和风味非常好的沙葱,之前消费只能覆盖500公里范围,如果长途运输就会有很多损耗。今年盒马已经让甘肃的沙葱行销到深圳、广州地区,在当地掀起了制作西北小菜的热潮。盒马还将湖北的藕带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让很多在京、在沪的湖北人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生鲜赛道对比疫情前有哪些改变?张欣宇分析说,很多消费者疫情前线下购物的场景比较多。但疫情发生后,线上购物增多。同时居家办公的年轻人多了,95后、00后的消费者开始进入厨房,他们很多是新手小白。通过盒马对消费者购买力需求的洞察,打造了10分钟做一桌好菜系列。盒马的预制菜,让新手小白可以在几分钟内就炒出与饭店味道相差无几的美味佳肴。  

张欣宇强调,盒马还在不断探索发现新的消费场景、消费新品,会推出更多采用快速、简单的烹饪方式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像预制菜不仅可以解决不会做、没时间做、不好吃的厨房难题,而且其成为高速发展的产业,再一次站上了风口。

 

京东入局预制菜的使命和温情

京东零售-食品生鲜开放平台业务部总经理——蒋傲然

 

 有数据显示,到2025年,国内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突破8300亿元。自疫情以来,除了零售商、供应链、餐饮企业等不断入局,推动预制菜向前发展之外,国内很多城市正在积极地建立产业基金,准备进军预制菜产业。围绕预制菜热门话题,在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京东零售食品生鲜开放平台业务部总经理蒋傲然带来主题演讲:“京东预制菜在疫情常态化下的使命和温情”。

 

加快布局预制菜赛道

 

18年来,京东形成了七大业务板块。其中,京东生鲜成为京东快速发展的引擎,其目前在全球50个地区设有直采中心,为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提供生鲜体验。蒋傲然在演讲中说,京东生鲜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2020年时京东意识到预制菜已成为前瞻性赛道,尤其在疫情下,很多消费者有囤货需求,因此要在预制菜赛道加快布局。

蒋傲然梳理了预制菜发展脉络。最早预制菜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预制菜在日本、加拿大、部分欧洲国家开始兴起。尤其是日本,由于经济高速发展,预制菜在日本迎来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麦当劳、肯德基快餐进入我国,国内出现了净菜配送加工厂。

我国预制菜行业在2000年开始萌芽。2002年前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开始涌现。2014年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外卖兴起,预制菜迎来了首轮增长期。2020年受疫情影响,餐饮线下销售受阻,“宅家文化”“懒人经济”叠加多种因素,使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

预制菜在疫情后期进入发展加速期。今年上海预制菜订单呈井喷式增长,3月份以来,全国各地预制菜需求也增长明显,资本对预制菜青睐有加,预制菜市场百舸争流。根据艾媒数据,2021年我国预制菜规模为3459亿元,这一数字在两年后将超过5000亿元,长期看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蒋傲然介绍,京东早在2017年就布局预制菜,从2017年到2022年,预制菜复合同比增长超过300%,同比增长超过100%。目前预制菜主要受众是女性,占比一半以上。从C端消费者年龄分析,26岁到35岁是主要预制菜消费年龄段,26岁到45岁年龄段占预制菜七成消费。消费者选择预制菜主要原因包括不会做饭,不喜欢做饭,减少烹饪时间等。

在预制菜C端市场,一二线城市消费占比80%,受众集中在22岁和31岁之间。蒋傲然说,尤其在B端市场,由于外卖渗透率逐年走高,巨大的需求量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预制菜赛道,之前预制菜模式是否满足当今的需求,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样的预制菜。

 

预制菜深挖需求和用户

 

目前京东预制菜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预制菜中,川菜、鲁菜、西餐是占比前三的热销菜系,从预制菜SKU分析,小龙虾、水煮鱼、梅菜扣肉等菜品受欢迎程度非常高。

蒋傲然说,川菜最受欢迎,因此在配制预制菜时,应注重中国人的口味。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认为预制菜需要改进的前三位分别是口味复原度、食品安全、多样性发展。

具体到预制菜菜品结构,蒋傲然介绍,京东预制菜要打造招牌菜、套餐还有自有品牌。京东和餐饮企业合作推出20款品牌菜,包括羊蝎子、梅菜扣肉、八宝鸭、佛跳墙等。招牌菜希望打出拳头产品、KA产品、辨识度比较高的预制菜品牌。套餐要满足消费者购买一桌菜的需求,实现套餐菜A+B+C的组合,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场景搭配预制菜,实现固定预制菜和时令菜的结合。

蒋傲然表示,让消费者在不同时令吃到新鲜菜肴,寻找高质量、高复购、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做自有品牌,也是核心重点。为用户提供稳定的产品供给,带动以预制菜为核心的爆款,以名店招牌套餐为销售核心,以自有品牌为利润款,京东要做基于整个预制菜全链路的供给。

蒋傲然强调,在打造丰富的预制菜生态系统过程中,京东考虑到不同场景基于预制菜的需求。京东要赋予预制菜更多价值和意义,给予预制菜更多温情和体验,让人们感受到预制菜带来的不仅仅是果腹的需求,而是在疫情当下,由于行动受限、停止堂食等一些问题不能感受到的聚餐快乐和分享快乐。

蒋傲然在京东预制菜发展中深刻认识到,预制菜制胜的关键应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京东对预制菜优质客户、PLUS用户和Z世代用户进行了精细化划分,以高线级的城市中产家庭用户为主流优质客户。“享受生活,个性真我,独而不孤,颜值正义,二元世界,娱乐至上。”享乐全球的Z世代,也是京东接下来需要着重关注的用户群体。他说,

目前下沉市场和Z世代是京东需要深挖的核心。将简单的代替一餐,变成更加深入的用餐享受,是预制菜接下来发展的核心方向。

 

      深耕布局预制菜全链条

 

目前京东已经深度布局C端和B端,深耕整个预制菜链条。

蒋傲然介绍,京东从原产地到上游生产端、流通渠道,到消费零售端、餐桌全渠道布局。在原产地,京东优先打造基于地标产品、评判标准,有溯源体系的预制菜源头材料,确保预制菜的品质。在上游生产端,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是京东对于预制菜的核心要求。

在流通渠道,京东将提供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以及抽查机制、验收体系和整个加工分拣,确保预制菜品质符合要求。在消费零售端,品质需求的挖掘和品质意识的培养、品质认知展示、品质体验的升级,是京东基于消费零售端对预制菜的核心把控。京东要确保所有送到餐桌上的预制菜一定经过严格监管,并且售后无忧。

京东正加紧冷链仓储布局。目前京东冷链全国C仓的布局达到18个城市,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在B端布控达到36个城市,可以达到所有预制菜在全链路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保证口感,保证新鲜。京东在不断迭代更新冷链仓TO  C、TO  B整个仓库物流的配送,不久的将来实现越来越高效的配送体验。

蒋傲然表示,冷链物流高品质多元化为京东冷链护航,京东在产地加工、包装、溯源、仓储、运输和配送,搭载了冷链科技和金融相关的配套服务,确保能够成体系化在产地加工、包装溯源等多个环节推进,这是京东预制菜发展的保障。

 

食品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刚刚开始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Christopher PISSARIDES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哪些深刻影响?消费偏好出现哪些趋势?新技术如何重构食品行业?在近期举办的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发表主题演讲:“后疫情时代下的全球经济发展:聚焦全球食品行业新机遇”。为与会者带来后疫情时代下的全球经济发展,以及疫情对全球食品行业未来发展影响的洞察与思考。

 

疫情导致通胀加剧、企业成本上升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分析认为,疫情导致了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多国政府通过大量支出来刺激经济。这使许多家庭摆脱了由于疫情影响而陷入的贫困,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封城隔离对全球供应链和贸易物流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导致经济完全复苏之前出现通货膨胀。他说,现在全球通货膨胀创过去40 年以来新高。

    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叠加的滞胀对各国经济政策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政府需要扭转支出,减少需求,以降低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采取遏止通胀的政策,企业面临实际需求减少的问题。同时,由于供应链不畅价格上涨,企业又面临着高成本压力。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预测,全球通胀可能要持续三年。

 

把握食品偏好、消费趋势

 

    隔离、居家办公、远程工作、在家烹饪,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行为模式。食品及相关产业本身带有社交属性,因此食品行业是疫情之下风险最大的行业之一,行业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说,食品行业消费者为王,其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由消费者对食品的偏好所驱动。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们首先注重产品信息透明度和质量,要了解产品标签信息、详细成分、食品原料的来源、新鲜度、生产过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规定。

第二,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营养健康。尤其对于植物基食品、素食、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等青睐有加。

第三,消费者越来越认识到食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重要性。

全球70% 的淡水用于粮食生产,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 20%-30% 来自农业。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在演讲中说,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关注食品行业的碳足迹。消费者更多使用纸质包装的食品,选择产品看是否合乎道德生产。这样的消费变化已经开始产生影响,企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变化。

 

新技术正在重构所有行业

 

疫情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全球业界都在对消费趋势做出响应。新技术正在重构所有行业。很多新的技术被开发出来帮助人们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ZOOM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强调,受疫情和科技发展趋势的影响,食品行业比大部分行业发生的变化都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趋势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食品行业必须采用更多新技术。食品行业并不是一个以创新、研发和技术革命著称的行业,但需要更多的变化。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观察分析,近年来,对食品创新领域和新技术的投资一直在快速增长。大多数投资用于研究如何通过供应链更高效地运输食品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这源自消费者的诉求,显示投资是由消费趋势驱动。

 大数据是数字技术的核心,应用广泛。例如无人机收集数据或天气预报应用于农业。还有机器人的使用,特别是在农作物收割方面。无人机在陆地上飞行并感知农作物成熟的区域,并通过物联网将传感器的信息发送给机器人。机器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能以更低的成本提高粮食生产和收割的效率,并降低了农民在操作困难和不利天气条件下的风险。 

智慧农业可以根据农场的条件分析和优化不同作物和农场的土地和水的使用情况,通过智能设备来控制不同区域的水流,节省了大量水并优化了土地利用。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表示,这一重要技术的发展,将减少食品行业的碳足迹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另一种正在使用的技术是自动驾驶汽车。其正在取代危险且速度慢的传统叉车,以往它们在农场、装卸轨道上运送大量物品。这些自动化技术正在减少对人工的需求,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力,工作条件得以改善,无人驾驶、自动售货机等替代了过去更多使用人力所做的危险和费力的工作。

疫情促进了食品网购和外卖发展,消费者可以叫外卖替代堂食,也可以网购食材配送到家烹饪。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说,这种趋势很可能成为常态,尽管现在餐馆已经开放堂食。这样可以降低餐厅成本,提高效率。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想节省家庭烹饪的时间,这也是预制菜受青睐的原因。外卖无需与消费者接触更安全,更多的流程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节省成本。

在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看来,自动化技术正向整个食品行业渗透,带来新发展。而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食品价格上涨,为新技术研发应用降低成本提供了动力。同时,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以及减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都是食品技术研发应用的强大推动力。

中国食品行业今后如何发展?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认为,中国经济体量很大,但目前中国的食品行业、农业的体量,相比于全球的供应量还较小,食品行业应努力整合做大规模。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食品和更大的体量规模效应,可以使中国的食品供应链更优化。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演讲中一再强调,食品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的食品企业要抓住机会成为创新的领跑者,立足全球视野,携手全球食品行业有识之士把握世界食品贸易的新机遇。

 

稳增长、扩内需:食品行业以六大消费趋势谋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

 

稳增长、扩内需是我国目前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把握住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2022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扩内需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必须要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扩内需是稳增长的根本,是稳增长的最重要的基点。食品行业从这两个方面抓住机遇,才能把握住激发消费潜力的趋势。在论坛上,他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行业长期向好是大趋势

蔡进指出首先要把握住中国食品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食品行业主营收入是10.8万亿元,增长8%。这跟整个GDP的增长速度持平,占整个GDP的比重是9.8%,接近10%。从国际上约定俗成的规则来看,一个行业占这个国家的GDP或者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5%以上,这个行业就是支柱行业。食品业应该是我国经济运行的支柱型行业。

首先,从国家层面和政府层面,会出台一些长期性的具有战略性的政策。未来居民收入也会保持适度增长。从未来看,在稳增长、扩内需大的战略方针下,食品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一定会激发出消费潜力,来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其次,要保持内需的扩张,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尤其关键是要保就业。长期的保障就业的政策,仍然会持续加强。第三是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的兜底政策会持续出台,也会更加有针对性,使得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整个食品市场、食品行业的消费潜力还会继续被激发起来。

消费创新下新机遇空间大

蔡进提到的第二方面的趋势是食品行业供给的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激发消费潜力所带来的机遇。

首先是,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消费也提出新需求,倒逼食品供给不断创新。食品行业向着更加健康、更加方便、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目前食品供给方面的创新丰富多彩,尤其是预制菜这样新的供给方式和产品形态,未来的挖掘空间非常大,对整个消费潜力的激发具有极大推动力。

第二方面的创新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基于数字化的食品产业的供应链、产业链的创新。京东、美团等数字化平台的出现,使得整个食品工业、餐饮业由原来传统的产业形态转变为现代的数字化的平台,并籍此推动业态不断创新,激发出更大的消费潜力。这种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结构优化激发消费潜力

把握住食品行业的结构优化所带来的消费潜力,是蔡进讲到的第三方面内容。

高质量的发展带来高质量的生活,食品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蔡进分析了几个方面:

第一,健康化、营养化趋势更为明显。过去是吃饱,然后吃好,现在是一定要吃出健康。这个趋势直接推动了整个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二方面是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体。休闲方便化是他们重要的消费习惯,休闲食品、方便食品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是4100亿元,2021年是11562亿元,预测2022年是12391亿元。方便速冻食品也一样,2010年是529亿元,2021年已经达到了1542亿元,2022年预测达到1688亿元。应该积极去把握这样的机遇。

 

城镇化发展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第四方面要把握住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所激发的消费潜力。

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是64.7%,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从中国社科院的预测来看,到2035年,我国城镇化率大约会在75%—80%之间。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十几年间,城镇化率会提升12—16个百分点,意味着未来有1.5亿—2亿人口要进入城市生活。

城市化率提升对食品行业消费潜力的激发,从两个方面显现:一方面,会直接促进食品消费容量的扩张,另一方面是进一步优化食品行业结构,尤其是乳类制品、肉类制品的消费量未来会进一步增长。

 

食品安全大趋势有大机遇

第五个方面要把握住食品的安全激发出的消费潜力。这也是世界食品业的大的趋势。

在蔡进看来,当前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一个是新鲜,一个是安全。无论是食品的供给也好,消费也好,还是食品产业链的不断创新、完善,都会因为“安全”这两个字得到进一步升级和发展,从而给整个行业带来挑战,更带来了机遇。

比如安全的诉求会带动冷链的发展。目前食品冷链市场规模是7万亿元,近年来我国冷链市场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行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平均增速,未来发展空间很大。预测在未来5年内,我国冷链市场应该会突破10亿元的市场规模。

 

品牌化效力将集中释放

目前,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行业的品牌化发展带来市场消费潜力。现在百姓消费无论是一瓶酱油,还是小零食,都讲究品牌。因此,企业要注重品牌的发展。

4月份食品工业数据跟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蔡进认为这是短期影响。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食品行业需求会集中释放出来,今年三季度、四季度有可能迎来爆发点。企业一是要早做统筹,安排好物流和供应链的配给能力,二是要维护好客户资源和市场资源。

在稳增长、扩内需的长期的战略方针下,中国食品行业呈现的是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这也为全球食品业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需求基础和消费基础。

 

探寻澳大利亚乳业可持续性发展深层内涵

澳大利亚乳业局国际市场经理——徐圆

 

澳大利亚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奶业是澳大利亚农业中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仅次于小麦、肉牛的第三大农业产业。澳大利亚乳制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022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澳大利亚乳业局国际市场经理徐圆围绕澳大利亚乳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度分享。

 

致力于乳业可持续性发展

澳大利亚乳业局是代表所有澳大利亚奶农向整个乳业行业提供服务的机构。其目标是支持澳大利亚乳业行业的盈利性,支持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过去的十年,可持续性发展是其工作重点。

澳大利亚乳业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奶农所缴纳的服务税费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资金资助,后者对基础研发方面的项目给予支持。

澳大利亚乳业局的职责贯穿整个乳业价值链,首先是牧场研发方面。乳业局预算的一半以上都投入到牧场研发上:代表奶农进行研发活动,再把研发的结果再推广给奶农。其次,国内和国际市场推广,国内主要是针对消费者和一些医护人员、专业人士。另外,乳业局围绕乳业相关的其他问题,如食品安全、生物安全性,可持续性发展,也做了很多工作。澳大利亚牛奶出口量占的产量的1/3,因此出口方面的工作也很重要。乳业局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包括贸易政策、市场准入、市场推广。

澳大利亚乳业对中国市场的推广活动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从1999年开始,澳大利亚每年针对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举行带奖学金的培训项目;在市场上进行讲座推广活动;近两年疫情期间在网上进行推广;还制作一些出版物来介绍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

 

改善居民健康研究出新果

据了解,早在2012年澳大利亚就已经开发制定了乳业可持续性发展框架,并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框架下有四个可持续性发展承诺。徐圆在论坛上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两个。

其中一个承诺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当前很多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重点是健康。徐圆分享了一个历时十年的老年人骨折与摄入乳制品直接相关的研究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是由澳大利亚乳业局、墨尔本大学、AUSTIN医疗机构共同主持,多家国际机构共同合作进行的。

项目在澳大利亚的维州落地,有60家养老机构的7000多位老人参与。老人的年龄在80—90多岁。针对他们的研究进行了两年时间,但是整个的研究项目从立项到设计前后经历了十年时间。这是澳大利亚乳业局在健康和营养的研究方面投资最多的一个项目。

项目的研究设计是:将养老院老人乳制品摄入量从每天2份提高到每天3.5份, 3—6个月后有了非常重大的发现。

  • 老人身体当中蛋白质和钙的摄入量提高了。第二,关于骨折和跌倒方面的数据向好,非常让人兴奋。所有参与这个研究项目的老人骨折发生率下降了33%,尤其是髋部的骨折下降了46%。八九十岁老人跌倒的发生率也下降了11%。这些研究发现已经集合成了论文,2021年的1月份在英国的期刊上登载了。

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此方向的高质量研究,也是首次通过乳制品摄入来达到骨骼健康得以改善目的的研究。以前的研究都是通过钙片来进行,而不是直接通过增加乳制品的摄入完成的。

这项研究结果首先在澳大利亚国内进行了推广。推广的对象包括消费者;也包括医护人员、营养学家,通过他们向老人或者病人建议提高乳制品的摄入量;在养老机构也进行了推广,希望促进养老机构食物方面政策的转变。

徐圆非常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分享这项研究成果,参加这次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目的也在此,希望为大众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徐圆也注意到了中国公布的2022版的膳食指南,并且很高兴地看到了乳制品的推荐使用量从2016年每天300克,提高到了300—500克。徐圆希望该项研究成果未来对澳洲的膳食指南中乳制品摄入指标有一些证据和支持的作用。

 

全产业链动员,参与可持续性包装行动计划

徐圆在论坛上交流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介绍了围绕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承诺,澳大利亚在乳业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

乳制品业对环境的影响有很多方面,牧场、运输行业,到乳制品的生产、包装,还有食用等方面。

徐圆以可持续性包装举例。澳大利亚全国和各个州都有不同层面的政府对可持续性包装制定了具体要求。到2025年,澳大利亚全国要有100%的包装材料是能够再利用回收的,或者是进行生物降解的;70%的塑料包装材料能够回收或者降解;50%的包装材料平均回收比例至少要达到50%;要逐步的淘汰有问题的或者是没有必要使用的单次塑料包装。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这个目标。

乳制品行业也非常重视可持续包装。2020年,乳制品行业和塑料包装行业协会,以及澳大利亚的零售商通力合作,共同出台了一个澳大利亚乳业可持续性包装的行动计划。除了澳大利亚乳业局之外,很多大、中、小型乳品企业,三大零售商在行动路线图中都做出了贡献。其中乳制品生产商加工牛奶比例在全国范围内占90%,覆盖了乳业加工行业的绝大部分。

这个行动计划有三大目标和战略,第一步,要设计可以循环使用再利用的包装。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行动,减少包装和强调包装可以回收再利用。

第二步,改进收集和回收的系统。让更多包装能够回收利用。这需要更加有效率的收集和回收系统,回收不仅是在工厂方面,牧场方面的塑料外部大包装的回收,也开始进行了一些试点工作。

第三步,是回收包装的再利用。回收来的乳品包装可以重新循环使用到乳制品的包装上去,还可以其他行业开发一些其他用途,比如说把这些包装材料做成建筑材料。此外,在对消费者方面也进行了更多的教育以提高其回收意识。

 

包装企业为可持续性发展蓄力

在包装的生产商和研究机构角度,就是要研究开发更容易回收的包装,减少包装进行垃圾填埋的比例。生产酸奶的公司Chobani,改变了一些在包装中使用的颜料原料,使酸奶包装可以回收利用。恒天然公司用100%可回收的包装来替代有问题的PVC包装。另外一个生产酸奶和稀奶牛澳大利亚的公司布拉(Bulla)乳品公司更换包装材料,以提高包装的可回收率。

徐圆说,包装回收公司的作用也很重要。第一种解决方案是把包装材料回收之后做成其他产品,在中国几年前就有把回收包装做成公园椅子的案例。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一些工作在进行。西澳洲的布朗乳品公司是澳洲首家采用可再生牛奶盒,牛奶盒可以全部回收,可以做成建房子的建筑材料。

第二个可能性是包装回收之后可以重新用到乳制品的包装里面去,这需要经过更多的实验和研究。澳大利亚乳业局和百嘉公司还有其他的一些公司正在合作研究开发,希望找出塑料牛奶瓶使用再生或循环利用包装的恰当比例。

第三,在消费者方面也需要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提高消费者回收包装的意识。品牌生产商或者乳制品生产商把大洋洲回收标志(ARL标志)放置在包装盒上。该标志把包装分成三类:回收可再生利用,完全填埋,可以循环使用的。这三类的标志的作用一是告知消费者如何处置包装,二是按标志在收集系统里头分类进行处理。相关公司还做了很多工作来教育客户和消费者,鼓励他们正确处理回收包装。

徐圆表示,未来希望有更多机会跟中国乳业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全球范围内乳业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昊图食品网之意见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