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强弱项、在危机中育新机山东省肉类协会调研肉类企业生产运营情况
多年来,山东省规模肉类加工行业在肉类总产量、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以及出口等方面一直稳居全国首位。然而,上半年由于受到“两疫”(“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严重影响,广大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所未有的困难,经受了历史上最严峻的考验,产业链、供应链整体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和较深的损失。近期,山东省肉类协会围绕上半年该省肉类规模企业生产运营情况,行业受新冠肺炎影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分析下半年肉类产、销行情等方面对青岛、潍坊、滨州等市从事生猪、家禽、肉牛、调理、肉制品及相关单位规模企业进行了调研。
在生猪产业链、供应链方面,调研资料显示,猪源紧缺,屠宰量大幅下降。自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以来,因疫情和防控禁止活猪外运及补栏减少等原因,使猪源大幅减少,今年初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雪上加霜”,导致毛猪出栏量大幅减少,猪源紧缺,上半年屠宰量普遍下降50%—70%。
毛猪价格过高,生产成本增加。今年上半年至今,因猪源紧缺,导致毛猪每头价格比正常时期(13—14元/公斤)高出两倍,造成企业资金使用增加量加大、利息增加,同时因屠宰量大幅下降,生产成本相应增加,多种因素造成肉价成本上升。一是活猪出栏减少,流通受限,调运不畅,收猪困难。省内因受胶州半岛无疫区禁运活畜禽外运的影响,屠宰企业反映感觉“没猪了”。二是猪源减少,导致毛猪价格持续上涨,6月29—30日毛猪价格36元/公斤,7月10—12日毛猪价格39元/公斤,已达到历史最高点。三是毛猪价格比正常时期高出两倍,利息增加,资金占用大,融资困难。四是市场持续低迷,销路不畅,资金回笼周期长。五是受疫情影响各项检测费越来越高。以上多种因素,致使企业亏损严重,生存困难,使肉价成本上升,终端市场肉价偏高,市场低迷,回暖缓慢不乐观。
在家禽屠宰产业链、供应链方面。调研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特别是疫情期间,规模一体化禽类屠宰企业因受物流封锁,有的企业在种禽、养殖、屠宰、饲料四个主要环节,直接损失达5.5亿元。一是家禽产业普遍因疫情造成物流封锁,出现大量种蛋停止上孵、销毁鸡苗、鸭苗、毛鸡/毛鸭或延期出栏、压栏,饲料成本增加、成活率降低,上游产业损失较大。二是屠宰环节,因大多数是合同原料,到期必须收购屠宰加工,使禽肉产品库存量加大大,产品占压资金多,利息增加。三是产品及副产品因积压降价损失数亿元。四是今年上半年禽肉出口企业,出口产品下降20%—30%;五是终端消费缓慢低迷,国内市场消费终端的餐饮,旅游业恢复缓慢,全国大、中、小学尚未复学,学校食堂不能正常启动,各种因素导致消费收敛,受欧美疫情影响,产品出口、新品研发样品寄送、物流等都已停止或减少。
调研资料显示,肉牛屠宰产业链、供应链在上半年原料波动较大,屠宰加工量同比下降30%—40%;受疫情影响,各大经销商存有恐惧,不敢采购产品,下半年生产和经营形式不乐观。另外,调理、肉制品产业在上半年总体生产经营较平稳与去年同期相比没出现较大幅波动。预计下半年,因各类原料肉价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市场消费缓慢。
山东省肉类协会指出,面对疫情,广大企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政部的统一部署下,在应急、保供、复工复产、稳定产业供应链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危机中育新机,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面,在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该协会根据目前山东肉类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在危机中培育新机、开创新局的六项工作建议:一是希望政府出台更加优惠的降低税费政策,推动当地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协调专业对口银行给企业增加贷款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更大力度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对行业、企业合理的诉求限期解决。二是建议国家对进口禽肉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禽类产业良好的发展,同时将禽肉列入国家和省级储备物资体系,以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调节手段。三是鉴于疫情期间给家禽屠宰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希望政府能减免、降低深加工产品增值税,以促进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减免或降低政府部门收取的各项检测费。对活畜禽运输,给予绿色通道免费通行,对冻肉产品免收高速路费。四是设立财政引导型的生猪产业发展基金,给予生活物资保障的龙头企业协调“土地指标”,重点支持规模化、现代化、环保型养殖项目。五是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在开发应用智能化产业链的建议。(智能化中央厨房,智能化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终端市场应用)。六是为严控非洲猪瘟及保障肉类食品安全,各企业按政府部门要求,加强对非洲猪瘟检测和各项指标检测,但同时加大了产品生产成本,希望政府部门尽快对非洲猪瘟检测费和无害化处理费给予减免或适当的财政补贴,以减少企业负担。
(马永刚)
责任编辑:朱美乔 审核: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