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技术"剪"出肉多个大黄颡鱼
本报讯 黄颡鱼,北方人俗称为黄辣丁,南方人称之为昂刺鱼。为解决黄颡鱼个头小、出肉率低、生长缓慢的问题,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与南京尧顺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生长快速、肉质量高和规格大的新品系黄颡鱼,并于近日培育成功。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水产养殖鱼类的基因敲除。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高档经济鱼类,为原农业部十大重点推荐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科研人员采用第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锌指核酸酶技术,成功敲除了黄颡鱼的肌肉生长抑制素(以下简称“肌抑素”)基因。肌抑素基因是一个控制动物生长的重要基因。多种定向选育获得的优良品种家养动物,如牛、绵羊和狗等都携带了肌抑素基因的自发突变。携带这些自发突变的家养动物均呈现出“双肌”表型,肌肉含量比肌抑素基因正常的品系显著增高。
专家表示,基因编辑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遗传工程方法。与传统的转基因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的目标 基因靶向突变和天然的基 因自发突变相同,均体现为在基因组水平上缺失或增加了目标基因内的几个核苷酸。其对基因的影响远比人们可以接受包括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及太空育种对物种基因组的破坏要小得多。现在基因编辑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的CRISPR/Cas9(成族重复间隔短回文序列)技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品种改良等不同生物农业和生物医学领域。
(张晔)
作者:佚名